第(1/3)页 奉天殿内,又是一阵山呼。 皇帝言辞当中的警告之意,没人听不出来。各人的反应嘛,也是大不相同。 而在这里面最不担心的,便要属全体的武勋了。 反正照目前这架势来看,连平乡伯李珍、遂安伯陈埙、修武伯沈荣这几块废料都能保留勋贵称号,落得个富家翁的下场…… 再不济呢,只要不干出大逆不道的事情,难道还能比他仨混得更惨吗? 至于满朝的文臣们,清廉正直的那些人,他们定是没有丝毫的担心。 俸禄提升,虽说不会让人变得大富大贵,但置办个大宅子,再娶上几房小妾,一辈子衣食无忧,这也不算多难。 是以,对于皇帝这项新政,这些人除了感恩戴德以外,他们也挑不出什么理来。 有点瑕疵的能臣,倒也不怎么担心。 皇帝的潜台词,这些人,也能品出一点来。 况且,在他们看来,这天底下的乌鸦,都是一般黑的。 治国理政,只要皇帝还得用他们,那便不需太过担心。顶多是在以后的日子里,按照皇帝潜台词说得那样,尽量少点小动作呗。 要说殿内特别忧虑的,其实也没有几人。至少在面上,看不出来有几人。 毕竟能混到这里的,别的不说,一定的心理素质,他们还是有的。 ... 山呼完毕,一两息的冷场过后,先前的左都御史陈镒,于心里长长叹了一口气的他,收起脸上的复杂神情,再一次站了出来。 “陛下仁厚礼贤,宽以待人,臣,深表涕零!” “陛下的新政,是为了利国利民,强国富民,臣,深受折服!” “也正因为这样,臣有一事,不得不讲!” “陛下,臣想问,御驾亲征期间,于八月十四日那一晚的夜宴上,御史张洪提出来的新政弊端,陛下可还记得?” 已是花甲之年的陈镒,地方朝堂他都呆过,什么事他没有见过,什么事他没有经历过。 皇帝的新政,看似利国利民,哪哪都好,但在陈镒看来,却是漏掉了最为关键的一点。 那便是,这天下的黎民百姓。 满朝文武还全天下的官员们,都能落实打实的好处。 一定数量的商贾之辈,也能借助全面开海通商,大赚特赚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