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正统十四年的中秋佳节,悬挂在宣府城上空的太阴星,很大,很亮。 长城内外的诸多子民,举杯邀明月之际,他们的心里,也是乐呵得很。 因为,肉眼可见的和平期,真的就要来临了。 大明与瓦剌的议和事宜,正如王迪想得那样,议和谈判过程特别顺利。 也先把大妹子其木格嫁给他当小媳妇,还牛逼哄哄一副不差钱的样子,多送了一万匹良驹给大明朝。 也先的意思嘛,就是不想按照大明朝定下来的赔偿要求做,权当这三万汉家儿女和三万头牲畜作为自家大妹子的彩礼了。 而更不差钱的王迪这边,大手一挥,高达五十万两数额的茶盐玉帛,当做回礼送给自己的大舅子。 之所以如此慷慨,完全是因为王迪已经将也先麾下的瓦剌部,视作自己的财产了。 五年,也许短了点。 但最多不超过十年,自信彪悍铁骑、精锐水师、猛卒良将皆不缺的王迪,定要也先及其瓦剌部心服口服臣服在大明朝的统治下。 如若不想受制于人的话,那便饶他一命,责令其带着兵马跑远一点。 让他效仿百余年前的祖先,跑到欧洲那片去霍霍上帝的子民去,延缓他们的发展。 可以的话,王迪甚至鼓励也先再将黑死病重新带到那片地,提前送那些人去聆听上帝的福音。 因此,议和事宜,就在这种你情我愿的基础上,很快敲定了下来。 按理说,大胜而归班师回朝之际,武勋们应该是最开心的了。 毕竟,事关个人及家族荣辱的封赏,就要来临了。 但是呢,自打见到皇帝弄出来的那几项良政以后,可以说,绝大多数的武勋,心里就没安稳下来过。 每时每刻,这些人怀揣着那张薄纸,心里都在想着,要是当晚筵席上,没有监察御史张洪的捣乱,那该有多好啊! 现在,令许多武勋特别担忧的是,皇帝会不会听信了张洪的谗言,就此停了远洋贸易一事? 如果不停的话,那皇帝还带不带他们一起玩耍? 虽说许多武勋不通商贾一事,但稍加那么一打听,他们心中便已知晓,远洋贸易的利润到底有多丰厚! 况且,不是还有皇帝分发下来的远洋商务司的名额嘛。 仅是一晚上的时间,已经有不少人联合起来,将通商名额的起步价,定在了白银一万两,价高者得。 第(1/3)页